
李斯特菌症為一致死率高達30%的食媒傳染病,主要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 感染所致。該菌於感染時會穿越腸道上皮組織進到血液循環後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等全身性感染,並在懷孕的婦女經由血液穿越胎盤造成流產或胎兒死亡。過去普遍認為李斯特菌主要為歐美較常見的疾病,亞洲因飲食習慣不同則認為李斯特菌症應當不常見。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蔡雨寰老師實驗室與台灣疾管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李斯特菌歐洲菌種中心共組團隊探討台灣李斯特菌症的流行病學,並利用全基因體定序與核心基因組比對探討台灣2014-2019年臨床與食物中的李斯特菌演化,及這些台灣李斯特菌與全世界李斯特菌菌庫中各菌株的關係。團隊首先發現台灣與法國在李斯特菌症的發生率與致死率幾乎相同,且相較於法國其臨床與食物中李斯特菌菌株相關性不高的現象,台灣臨床與食物中的李斯特菌株有極高的相關性,但這些台灣流行菌株與歐美的菌株截然不同,顯示這些菌株在很早期(可能大於20年)即進入台灣造成流行。此外,團隊發現全台灣高達57% 的李斯特菌症由5個主要菌株造成,顯示台灣可能因特定汙染源而處於長達6年以上的李斯特菌突發性感染,其中超商販售的生鮮豬絞肉有高達9成的致病性李斯特菌檢出率。這些結果指出台灣的李斯特菌症每年雖造成40例左右的死亡及流產,但是是有機會找到主要汙染源並預防的。另一方面,相較於歐美的流行菌株,台灣流行不同的菌株品系,蔡雨寰老師實驗室目前正進一步了解這些菌株的特性,以進一步降低該菌在台灣食品中的汙染及臨床感染。
◎期刊資訊:
Yu-Huan Tsai (蔡雨寰老師), Alexandra Moura, Zi-Qi Gu (顧子奇同學), Jui-Hsien Chang, Ying-Shu Liao, Ru-Hsiou Teng, Kuo-Yao Tseng (曾國堯同學), Dai-Ling Chang (張岱玲同學), Wei-Ren Liu (劉維仁同學), Yu-Tsung Huang, Alexandre Leclercq , Hsiu-Jung Lo, Marc Lecuit, Chien-Shun Chiou. ” Genomic Surveillanc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Taiwan, 2014 to 2019″ (2022) Microbiol Spectr. 2022 Oct (指導教授: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蔡雨寰老師)